职业教育活动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职业教育活动周 >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大事概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

一、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二、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三、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从总体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展保障水平、加强组织领导6大方面做出工作部署,作出了“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大判断。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体系的基本框架、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保障实施6个方面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和部署;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为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会前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从国家战略和现代化全局的高度,就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办学方向、目标任务、改革重点等做出全面深刻的阐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马凯出席会议,并分别做了题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和“促进就业创业,服务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讲话。

四、2015年4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要求做好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通知指出,首届活动周的主题是“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活动时间为5月10日至16日,内容主要包括开放校园、开放企业、为民服务等。5月10日,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做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刘延东指出,要精心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让全社会了解、体验和参与职业教育,共享职业教育发展成果。

2015年8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经过三年努力,职业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更加巩固,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完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多元参与的职业院校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业院校自身吸引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明显提高。”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促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成效更加明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五、2016年5月,教育部职成司下发《关于成立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的通知》《关于确定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省份及试点院校的通知》,决定成立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指导方案研制、政策咨询、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理论研究等工作;确定了天津等18个省(区、市)分别开展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

六、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七、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进一步优化了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2018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源源不断为各行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上也有广阔空间。要出台灵活有效的优惠政策,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八、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正式确定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

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2019年5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2019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2019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

九、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围绕“破五唯”目标展开推进,不断完善不同主体的评价办法。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十、2021年4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积极发展职业教育。”

十一、202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颁布实施以来的首次大修后正式施行。

2022年8月19日至20日,由我国首次发起并主办的国际性职业教育大会——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在有效支撑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持续畅通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的渠道、积极服务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实现了从学校为主举办到多元参与办学、从规模扩张发展到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一、四项建设筑牢职业教育发展根基

1.制度建设。国家陆续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予颁布实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德技并修为育人标准、产教融合为发展路径、校企合作为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为教学特色、类型教育为基本定位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建立、话语体系基本形成。

2.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明确“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等重要思路和要求。教育部等六部门编制并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当今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服务人们职业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了体系内部各教育层次纵向贯通;是一个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匹配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与外部横向融通。遍布城乡、星罗棋布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编织起庞大的社会就业创业服务网,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3.质量建设。国家层面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切实把职教发展引导到注重内涵与质量建设,进一步巩固教学核心地位。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197所高职、253个专业群列入首批“双高”项目;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314本职业教育教材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占全部优秀教材奖的1/3;进一步完善教学标准等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启动新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健全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突出就业导向,创新了行业组织、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评价机制。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高位,专业对口就业率稳定在70%以上。

4.队伍建设。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导,有关部门出台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形成了“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修”的四级培训体系,建立了102家全国职业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全国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从2012年的11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29万人,增幅达到17%,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5%,教师能力素质得以全面加强。

二、四项改革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活力

1.育人方式改革,回答如何培养好人才的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坚持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双元育人、订单培养,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坚持工学结合,促进各种育人资源形成合力,用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坚持强化能力,推进专业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深化“三教改革”、建好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因材施教,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弹性学习制度;坚持类型特色,推进“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改革,健全教育评价。

2.办学模式改革,回答如何办好学校的问题。“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基本形式,没有行业企业参与办不好职业教育”成为广泛共识和办学模式改革的起点。要求职业学校主动面向产业需求、锚定服务领域、针对职业特点,采用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学院、职教集团、技术技能平台、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以及“引校进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多种形式,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共管共享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办学模式路径、体制机制不拘一格,体现职业教育“服务”的宗旨、“融合”的本质、“合作”的必然、“职业”的特点,增强办学活力。

3.管理体制改革,回答如何有效管理的问题。确立了“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的改革方向,健全了政府统筹协调、产教深度融合、社会多方支持的制度体系和政策框架。加强政府统筹,在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下,明确各部门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行职业教育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创新省部共建创新发展高地等政策举措,加强对省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的督导考核;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市场、学校的关系,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发挥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落实办学自主权。

4.保障机制改革,回答如何可持续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新职业教育法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突出表现在,发展职业教育“入规划”,各级政府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选择职业教育“路畅通”,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教育路径,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在就业、落户、参加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拥有一技之长“受尊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风尚,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将符合条件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计划,加大薪酬激励力度,切实提高社会地位。

三、以德技并修手脑并用深化育人方式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把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社会企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1.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崇德的传统,关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驾齐驱,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强调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培养相融合,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着眼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在课程开发、教学标准制定、职业能力规范之中融入职业精神培养要求,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养成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等素养。

4.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实施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50%以上。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四、以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经历了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形成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激发了办学活力和动力,丰富了职业教育资源,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1.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在逐步健全,央地协同、地方为主的管理机制日趋优化。

2.国家实行统一的准入制度,各类主体兴办的职业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企业独立办学、集团化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

3.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结构优化。目前全国设置中职学校9786所(其中技工学校2492所),高职学校1518所,基本实现了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中职、每个地市至少有一所高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4.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的专业体系,已开设1349种专业和12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5.产教融合走深、走实。50多家行业部门、行业组织和中央企业牵头组建了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组建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万个,累计培育30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

六、以多方协同治理促进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确立了“管办评分离”的治理原则,厘清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的权责关系,优化职业教育生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了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的新局面。

1.加强政府统筹管理作用。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教育“统管”转变为教育“督导”。2016年,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和《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分别于2016年、2018年、2020年开展了三轮职业学校评估。2020年,发布《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建立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

2.强化行业自律和主动参与。发挥行业指导和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近5年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8000多门、编写教材6000多本,8万多名企业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23万多名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

3.提升办学主体自治能力。2013年,探索“知识+技能”考试招生制度,逐步形成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2015年起,在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完善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职业学校的第一质量主体责任。

4.构建社会监督体系。鼓励各地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探索构建区域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做好教学质量监测,注重质量分析和结果反馈,全方位精准诊断职业学校办学中的优势与问题。从2012年和2016年起,每年发布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质量意识显著提高。

七、以多渠道筹措推动保障机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大各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撬动社会资本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1.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全国各级财政部门把职业教育作为投入重点,坚持把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2.4万亿元,年均增长7.8%,其中,财政性经费达1.84万亿元,年均增长8.6%,财政性经费在全部职业教育经费中占比逐年增长。“十三五”末期,中高职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约1.6万元,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中高职院校学生超过580万名,财政资金投入接近119亿元,重点帮扶了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

2.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民办高职学校337所,在校生323万人;民办中职学校在校生249万人。探索实施职业教育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3.实施示范性项目建设。2006年以来,政府累计投入资金超5000亿元,支持建设了199所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97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学校,3000多个实训基地,大幅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八、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技能力量。

1.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增强,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与23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建成25个鲁班工坊,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设了“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与2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办学,相关机构和项目有1000多个。

2.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扩大,接收留学生达2万多人,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有1000多项、课程标准有6000多项、专业课程有2000多门。

3.中国职业教育的引领力提升,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创新共享开放理念,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绿色人才培养和技能供给,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朋友圈。

九、职业教育未来展望

要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扎根中国大地办好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自身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使命;必须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必须坚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社会氛围,让每个人都有尽展其才、人生出彩的机会;必须坚持自信自强、放眼国际,增强提出全球议题、参与国际合作、解决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的能力。

面向未来,将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细化落实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自立自强中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产业生力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1.建设技能社会。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新职业教育法将建设技能型社会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是明确了2035年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的目标。建设技能型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应对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人口转型的重要方略,也是世界人口大国加强人力资本建设、积累技能红利的重大举措。目前,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0年增加了1.35年,其中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新增劳动者中有70%来自职业教育,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每年开展各类培训上亿人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教育格局基本形成。今后在优化技能供给结构、提升农村人口技能水平、发展成年人技术技能、开发数字技能绿色技能未来技能上要补短板、强弱项,打造新优势。

2.服务国家战略。职业教育直接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2012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两次大幅度调整专业目录,出台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等专项规划,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的能力有所增强,在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就业创业、区域联动帮扶和东西部对口协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等重大目标和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重大战略,面对新战略新使命,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3.发展智慧教育。新职业教育法提出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终身的性质。面对数以亿计的服务对象,使数字赋能职业教育、发展智慧职教势在必行。十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和教学现代化,不断拓展教育空间,奠定了数字转型的坚实基础。2022年4月,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覆盖19个大类,汇聚了660余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000余门在线精品课和2000余门视频公开课,420余万条视频、图片、文档等颗粒化资源,为全民学习提供充足的数字资源,智慧职教总体布局初步形成。深入实施智慧教育行动,还需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改进管理模式,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融合应用迈上新台阶。

4.稳步走向国际。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18%,十年间提高了6.7个百分点。发展壮大起来的民族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迫切需要中国化、时代化的职业教育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中国企业与中国职教携手走向世界成为必然趋势。目前,适应国家外交战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全国职业院校接收全日制来华留学生达到1.7万人,与23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建成25个“鲁班工坊”,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校企合作举办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等,中国职教受到了世界的欢迎。日前我国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为职教对外交流合作作出机制性安排,中国职教在国际舞台上展形象、塑品牌、竞风流的时代已经到来。

  • 官方微信